首页 > 信息快报 > 用雕塑追溯一座城——记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

用雕塑追溯一座城——记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


[北方雕塑网 原创] 2018-08-01 08:17:26 类别:雕塑资讯

从艺术史的脉络中搜寻,雕塑如架上绘画一般,都在逐渐成为一种“老旧”的艺术形式,装置、多媒体等艺术形式的出现,颠覆了关于“古典”的美学认知。于是乎,当雕塑这一多少带有一些怀旧气息的艺术形式与一座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古城碰撞到一起的时候,所激发出的火花和带给人的震撼,自然令人感到无比的期待。

提到平遥,联想到的首先是那座带着沧桑的古城,和在这座古城上生发出的新生命——平遥国际摄影节和平遥国际电影展。摄影和电影,这两个在当下社会传播率最高的艺术样式,让平遥在古城的幽深之外,多了几分苍翠的绿色。魂牵梦萦的《又见平遥》如梦似幻,牵引着无数人迷醉其中,流连忘返。

这或许就是一座古城在蛰伏之后再次焕发出新生时所迸发出的绝强的生命力。而今,当平遥继摄影节和电影展之后,再度推出一个具有时代特性的国际性艺术展——平遥国际雕塑节的时候,这座古城又将为世人带来怎样的震撼和不可思议?

曾熙 视网膜35 102cm×103cm×3 镜面不锈钢、菲涅尔透镜、自然干玻璃颜料 2017

千年历史 让“平遥雕塑”底气十足

7月20日,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在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开幕,此次雕塑节由平遥县人民政府和奥地利莫比乌斯艺术基金会共同推动创办,来自中国、意大利、美国、德国等十余个国家的七十余位艺术家、策展人携百余件横跨传统至当代的中外雕塑作品齐聚古城,活动以传统雕塑为基础,并配合装置艺术、大地艺术、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共同呈现,通过增加艺术的互动性引导观众的参与。这也是继国际摄影大展和国际电影展之后,平遥古城迎来的又一大型文化艺术盛会。

邓柯《民族系列——岜沙人的芦笙节 长190cm,宽90cm,高175cm 2014年》

本届平遥国际雕塑节以“雕古塑今”为主题,邀请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学术总主持,雕塑节由主展览版块和平遥国际雕塑节活动版块两大部分构成。其中主展览版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题“国际对话”,国际部分由著名策展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主策展人劳伦佐·柏内德蒂(Lorenzo Benedetti) 策划,本单元以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为基点,邀请今天活跃在欧洲艺术创作领域中的19位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等重要艺术项目的重要艺术家,展出他们最新的创作;国内部分,“内在的生命意志”单元由青年策展人魏祥奇策划,“中国精神”单元由邵晓峰、秦春晖、柳淳风策划,展出位数十位中国艺术家的代表性创作,与国际艺术家进行现场同一空间的“对话”。第二部分为特邀展览,由巴黎达利博物馆策划“平遥国际雕塑节达利画廊展”。第三部分为平行展览,通过在山西省征集省内传统及民俗雕塑艺术作品为渠道呈现“平遥国际雕塑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及“平遥国际雕塑节院校青年艺术家展”两场展览。活动版块包含平遥国际雕塑节城市投资软环境论坛和雕塑节专题演讲等活动。

梵音 《梵音》长160宽48cm高60cm  树脂

雕塑节开幕式当日,学术总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因故未能感到现场,但仍旧通过视频的方式发来贺词,他表示:雕塑节,是艺术的、人文的,是平遥的、晋中的,也是山西的,更是中国的和世界的。在历史文化古城平遥举办雕塑节,通过雕塑艺术节的方式来展示人文的、当代的艺术创造,也展示山西大地特别是平遥古城对世界的热情拥抱,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山西,历史文化悠久,宝藏丰富。晋中,是中国古代彩塑的胜地。平遥,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它的存在和历史价值,应当在新时代通过世界国际文化交流的方式,特别是通过雕塑艺术的方式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所以,在这样一个充满古代人文精神的大地上举办雕塑节,吸引全世界的眼光关注平遥古城,吸引全世界优秀的艺术家到这里展示自己的艺术创造,这是具有着高远眼光的文化行为。

志村姐弟《SHIMURAbros TRACING-SKY Floating CLouds》150x150x23cm

平遥县人民政府县长石勇在其后的媒体专访中谈到举办雕塑节对于平遥的重大意义,他表示:“平遥目前虽然已经有平遥国际摄影展和平遥国际电影节两个艺术节品牌,但从根本上讲,这些并不是平遥的本土文化元素,平遥古城民间雕塑艺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平遥境内的双林寺、郑国寺保存了国内最精彩的传统雕塑作品,可以说平遥是最有资格做中国的雕塑之都。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我们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平遥和世界雕塑艺术交融对话的平台,以一个包容、开放的态度,既要挖掘传统平遥雕塑文化的元素,也要接纳西方现代的雕塑文化艺术。在未来它将是包容开放的艺术之都,这是我们做雕塑节的初衷。”融贯中西是平遥国际雕塑节的未来走向,同时石勇也谈到雕塑节本身对于平遥的促进作用,“我们期望打造的平遥国际雕塑艺术节既有高度,也有温度。一方面从阳春白雪(高度)的角度来说,我们能看到国际顶尖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同时在我们吉祥寺里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板块,包括面塑、砖雕、木雕等传统的艺术形式,这些都是我们平遥国际雕塑节和其他雕塑展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有温度的部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同时存在,既能满足雕塑节的高品质定位,同时也不至于让雕塑节失去了与古城的互动。”

拉斐尔·海蒂作品创作中

平遥作为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级城市,也是唯一一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汉民族古城,截至目前,散落在平遥城的砖雕、木雕、石雕等民间雕刻艺术多达5万多处。正是由于有着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让平遥有了“最有资格做中国雕塑之都”的底气。

邵译农作品《道和门》全景图

以雕塑为史——架起东西艺术对话的桥梁

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主展览版块坐落于平遥古城电影宫内(原柴油机厂旧址),国际对话单元外方策展人劳伦佐·柏内德蒂在媒体专访中谈到:“平遥古城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历史遗迹遍布各处,文化内涵深邃,非常契合新兴艺术的发展。在‘以雕塑为史’这个展览中,艺术家们运用了很多工业元素,包括水泥、柏油路、大理石、电缆等,这些在展览中用到的大部分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它们不但承载了城市基本设施建设也见证了社会的变迁。我们想传达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将中国的材料和东西方艺术串联起来,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让如何把中国的现代艺术和国际平台连接起来是他此次参与策展的主要目的。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在表达艺术材料之间的沟通方式,所以本次展览主题‘以雕塑为史’旨在解析历史架起过去与未来沟通对话的一座桥梁。”

主展览版块国际部分主题“以雕塑为史”,分别呈现了约瑟夫·博伊斯、威廉·阿纳斯塔西、蒂娜、奥利弗·拉瑞克、拉斐尔·海蒂、尤纳·弗莱德曼、尼娜·贝尔、曼德拉·罗伊特、多米尼亚·曼加诺&马里克·范·罗伊、克里斯托夫·韦伯、拉奎尔、帕西亚斯等19位国际重要艺术家的最新的创作,他们的作品都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等重要艺术项目,此次雕塑节邀请其中多位艺术家来平遥进行驻地创作,这次展出的新作都是在平遥进行的在地性创作。

宋冬《同床异梦3》细节图

本单元将以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欧亚大陆》为基点。“欧亚大陆”本身是一个地理概念,仅仅是描述一块整体区域,连结了欧洲和亚洲,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借由东方和西方,亚洲和欧洲,延伸出对整个世界的思考。而博伊斯赋予了“欧亚大陆”这个地理概念以政治色彩和乌托邦式的含义,作品中博伊斯穿着被皮革包裹著的金属鞋,将脂肪油脂涂抹在房间的各个角落,整件作品融合了表演、录像等因素,透过充满仪式性的表现,象征着欧亚大陆的每个角落都重新连结,希望透过这件作品让观者进行理性及精神上的思考。

《我们并非前往火星一去不返的人》是此次雕塑节瑞士艺术家拉斐尔·海蒂的一件驻地创作。据艺术家介绍这件作品以平遥古城的建构规划为创作灵感,用了近10吨油漆将整个空间的地面“涂成”彩虹色。值得关注的是,在雕塑节期间,他将在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前进行同一作品的户外创作,并将把该作品赠予平遥永久展示。他想透过特定姿势的创作以及媒材发生变化的暂时性,引发大众对传统雕塑与当代雕塑的思考,重新构建人们的价值观: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作品,它会让我思考、质问到底什么是雕塑的形式?从形式上来说,这件作品和传统的雕塑形式是截然不同,但将它展示有着悠久雕塑历史的古老城市中时,就会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件作品,让大众思考,什么是传统的雕塑?什么是当代的雕塑?

乌拉·冯·勃兰登堡《七扇窗帘》2017,柯芮斯画廊(伦敦)

内在的生命意志——对自我生命意志的深刻反思

除了国际艺术大咖外,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自然也少不了中国顶级艺术家的身影。国内部分“内在的意志”单元呈现了隋建国、徐冰、展望、张羽、宋冬、邵帆、尹朝阳、邵译农、李洪波、向阳、谭天、耿雪、郑泽生等等20余位艺术家的代表性创作。“中式写意”单元呈现了叶毓山、刘焕章、钱绍武、文楼、殷晓峰、吴为山、李象群、吕品昌、曾成钢、王少军、王中、田世信、陈云岗、霍波洋、景育民、鲍海宁等雕塑家的经典作品。

雕塑、装置和影像都是艺术家表达思想的语言,所有艺术创作的行为和过程,事实上都在指向一个更具主体性的自我,呈现的是人对自我生命意志的深刻反思。“内在的生命意志”部分,试图向我们展现的是接受西方艺术语言和观念影响的中国艺术家,在近十年来创作方面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前辈艺术家和青年艺术家在创作观念上的分野十分清晰:前者的作品中都更为强调主体性的存在,强调意义和价值,融入了更为系统的哲学性思考,充满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和人文精神;而后者则呈现出非历史性、去主体性的特征,甚至可以称之为纯形式的探索。

“内在的意志”部分由策展人魏祥奇担纲,“我要讲的是一个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从哪里开始?从山水画开始,最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所以展览大家可以看到徐冰、张羽、邵帆、向阳、面隋建国、展望和宋东等的作品,这一条线下来,我想呈现一个文化的人,哲学的人到一个温暖的人的故事,中国人的生活可以从徐冰的卷轴画到后面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这个系统本身是有意思的,所以我选择传统这条线索来与西方艺术家进行对话,这是最直接和有效的。”

吴为山 《天人合一—老子》 高6米 青铜  2008年

这场关乎自我生命意志的反思故事由徐冰的作品《背后的故事:溪山秋色图》开始,艺术家用最为普通的,甚至是被废弃的日常材料,包括塑料纸、树叶和干草等,堆积出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氤氲之气。我们在正面观看作品时可以看到笔法,可以看到墨韵,但这一切都是艺术家精心构造的中国传统文人式的精神世界。

作为故事的结束,郑泽生的《消失的香格里拉》多少带着一点悲情的色彩。这件为平遥创作的作品材料取自2014年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火的残留物,他将这些大小不一的物件熔解后重新做成了一件破损的贲巴壶,借此次平遥雕塑节,用自己的方式,让曾经见证一座古城朝阳落日的物件,肉身重组,跨越时间和空间,来到平遥,完成与另一座古城的对话。

郑泽生《消逝的香格里拉》

本次雕塑节除却大咖们的代表性创作外也呈现了当下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生态,它们更多强调非历史性、去主体性的特征,甚至可以称之为纯形式的探索。艺术家李洪波、李严、欧阳苏龙的创作,则是以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对欧洲古典雕塑的原型再构造,李洪波利用中国传统装饰品“纸葫芦”的制作技术将层层纸张叠加粘贴形成一个个小型的蜂巢结构,创作出具有可伸缩性的纸雕塑作品;李严利用古典雕塑作品间的缝隙将彩色的气球填充其中;欧阳苏龙借用西方的古典雕塑用光影的方式阐释自己对雕塑的思考,他将《大卫》投影的光做成雕塑,舍去视觉主体而塑出光影的形态。

乌拉圭艺术家作品《out in the open》航拍

“中国写意精神”——民族艺术的时代光芒

“中国写意精神”分为三部分:一是意象人文;二是意态万千;三是意气风发。这三个部分以三个维度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雕塑大家、名家以及优秀青年雕塑家的最新创作呈现给观众,也将中国写意精神以多视角、多层面的雕塑形式与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观众将能在参展艺术作品中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因为“写意”的概念与精神已经内化于雕塑艺术家的心灵深处,这些雕塑创作呈现的正是艺术家的生命意识和思想境界。

向阳作品全景图

写意雕塑是一种体现了自觉、自然、自洽、自信,且谱写了历史辉煌、闪耀着时代光芒的民族艺术。中国美术馆馆长、本届雕塑节总学术主持吴为山讲到,作为艺术创作,写意雕塑创造的视觉形式重在神韵把握而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表面描摹,能清晰地触及到本质,具有意蕴丰厚、出人意表、审美发散等基本特征。它是中国人文诗性自然结构与心理结构的融通,是个性审美心理和社会审美心理统一于民族审美心理的外化。现代写意雕塑之“体”,是强调心理、义理、情理的精神之体、真如之体、心性之体。写意雕塑的审美体系筑基于“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彰显于本体之“道”的深广体验,乃本心之灵动、文化之丰厚、科学之理性、技艺之精纯、人性之圆融的辉映、互渗、汇合,因此可总结为八个方面:儒道互补的文化结构、游观洞察的观照方式、澄怀味象的生命体验、妙悟自然的欣赏特征、虚实相生的创作法则、境生象外的思维生成、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高明中和的审美理想。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雕塑艺术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之后,在新时代力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神感召之下,已经形成并确立了“写意”的文化和思想气质。

鹏转载